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石英杰刘文静
计晨-计九霄的快手头像是一个身穿长杉、笑脸灿烂的帅小伙,带着些俏皮。“我爱笑,我们全家都爱笑。”计晨笑着说。这个爱笑的小伙子出生于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梆子迷”,他唱的梆子曾在河南、河北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戏曲擂台赛中获得两省总冠军。
做为河北的地方戏,河北梆子在民间俗称“老戏”。而新生代的计晨却把“老戏”唱出了新感觉,他一边挖掘失传的老段子,留住经典;一边加入新段子,让一板一眼的唱戏变得更有趣,吸引了无数新老戏迷。如今,他的快手号粉丝13.9万,成为普及戏曲知识、传播传统文化的一块活跃阵地,成为“网红”的计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梆子拥有更多的年轻戏迷,让“老戏”传承下去。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计晨(艺名计九霄)是河北保定望都县人。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喜爱河北梆子,表现出了唱戏的天赋。14岁正式拜师学艺,从此入了梆子门,再不回头。“学戏不可能不苦,每天在练功房喊嗓子、练身段,压腿。腿疼得抬不起来,但是因为特别喜欢,我坚持下来了。”计晨说,他对河北梆子的感觉就是过瘾、解气、好听,愿意唱。
唯一想过放弃的时期是男孩子的变声期,嗓子出现问题,不能喊嗓子,他一度很沮丧,觉得自己不能唱了。后来还在当地电视台做了采编工作,扛摄像机拍片子。不过他终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练功,等变声期过后,勤加练习,嗓子又找回来了。年,他加入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跟随刘凤岭,王书岐,雷保春等艺术名家学习,让自己的梆子戏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梆子剧院期间,他参与编排了很多现代戏剧目,还获得了河北省第9届戏剧节个人优秀表演奖。在河南与河北两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戏曲擂台赛“南北群英会”上,一举夺得两省总冠军。
如今,计晨已经加入了德云社,成为郭德纲老师麾下弟子,他的艺名计九霄也是郭德纲老师所取。进入相声界的计晨并没有放弃河北梆子,在全国各地的演出中,计九霄原汁原味、字正腔圆的梆子总能为节目添彩,他也在用更多的形式传递着梆子的魅力。
创新小视频斩获粉丝无数
小视频时代给了传统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计晨在年试着申请了快手号,发布一些梆子唱段,他在唱段的基础上加了些心思巧妙的设计、更贴近生活的内容,竟然很受欢迎,粉丝量稳步上涨,他成了网红。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戏曲是在舞台上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地拉着唱腔,而在快节奏、大信息量的时代,年轻人不爱听不爱看。计晨用了心思,他的小视频中加入了更生活化的内容,更多的信息量,比如要会唱还要会说,和观众沟通,告诉大家唱的是什么段子,这个唱段有什么讲究,有何前因后果等等,有时还会开个玩笑、逗逗闷子让大家开心一下,阳光灿烂的笑脸、生动风趣的讲解让计晨的河北梆子显得不那么“老”,还有了新意。小视频的标题制作也颇吸引人,比如“想唱就唱,谁也管不了”“这老两口要唱什么……”“谢谢大家惦念,我很好!!”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吸引着走过路过的人点开来看、来听。
计晨的家人也是小视频的加分项。她的爱人、女儿经常出现在小视频中,有时是妇唱夫随,老公吹笙老婆唱戏;有时是父女同台,爸爸弹琴女儿唱曲;有时也会一起出现,来个合家欢,获得大批点赞。计晨说,这些家人参与的、生活化的内容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觉得,他就是大家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他的戏不在台上,在台下,和观众一起唱、一起玩。
在不断出新的同时,计晨也没忘了“旧”。对老段子的挖掘就是他做的功课之一。有一段视频“老《调寇》——八王爷活活折死臣”就是他挖掘出来的老唱段,因为几十年没人唱过这出戏了,他专门去找退休的老师学这段,老师已80多岁,很高兴地倾囊相授,分文未取,还请他吃饭。因为老师高兴,有人来学,就不会失传了。计晨说,他把这些快要失传的段子学回来,唱出来,留下来,至少是一份影音资料,这是他为梆子做的贡献。
梆子“网红”的忧与盼
截至目前,计晨-计九霄的快手号粉丝13.9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达数百万。这个阳光、帅气、爱笑、爱唱的小伙儿获得了无数人的赞誉,但是,他心中仍有一份沉甸甸的忧虑,那就是河北梆子的未来。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一直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不知如何突破。
计晨多次在快手平台开直播,一场直播最多时有多人。他专门做过统计,进直播间听他唱梆子的观众中,50-70岁的观众占70%;40-50岁的观众占20%;40岁以下的占10%。可以看出,梆子的年轻观众太少了。事实上,梆子剧院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演员的青黄不接,老一辈的渐渐老去,能接手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与京剧、昆曲等戏曲相比,梆子的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很人有人愿意买票去看梆子戏。因为“学梆子苦,没前途”,普通家庭也就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去学河北梆子。计晨说,梆子是有群众基础的,只是至今没有找到市场化的路子。他一直盼望着能有一个或者一群爱好河北梆子的年轻人,有头脑、有创意,有先锋精神,找到更适合的途径,把梆子传承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easternexpress.net/nrsj/10602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