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是个老七八级,恢复高考拼上的大学。,毕业前一年的暑假,帮助省高考招生办批语文卷,揣兜里一点补助费。他觉得时机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来一次真正的旅游吧。
晚上睡觉,
衣服挂在5米高的地方
沙湾同志开辟新纪元,花9块2毛钱买了张大连到上海的大统舱船票便上道了。大统舱其实是一个半封闭的甲板,百来个铁床,巨大的鼓风机劲吹,倒也凉快。枕个旧书包熬过了两天两夜的海上旅程。大上海住店贵一些,到苏州便到处找便宜点的。诶,找到了——澡堂子。一晚8毛钱,还能偷着洗一把澡。缺点是你得等到澡堂下班浴客清空了方得进入。分配到的床位是浴客休息的斜木榻,一个挨一个,铺个毛巾被就能睡了,脱衣服时麻烦了,没衣箱?沙湾正纳闷呢,手持5米长大竹竿的服务员过来了,扔你个线网兜,衣服装进去,大杆子一下给你撅到天花板边,原来那里有一溜大钉子,每人的衣兜都挂在上面,夜里一睁眼,自己的衣服高高在上,绝无被偷之虞,心里可佩服南方人呢。
那时和旅游配套的餐饮尚属初级阶段。到了江苏宜兴县城,紫砂壶的故乡,新开的简陋小饭店是有的,主要对付的是本县人士。高大的沙湾夹在小一号的人群中,入乡随俗,要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块两毛五,先排队买票,拿票到生鲜配料口,这里的师傅给你个盘子,装上现切的西红柿片,摆上5个小鸡蛋,你再端上这些眼花缭乱的去烧菜口排队,大师傅接过乒乓一顿乱炒,这才出成品。
县城里太热,冷饮主要是小贩骑车卖的冰棍,糖水冻的,4分钱一根。旁边有瓜贩子看不下去了,递过来一个香瓜,“咱这个解渴,也是4分钱。”可也真是,冷饮排序,瓜挤掉了冰棍占据第一。
你是日本人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有了去欧洲的旅游线,越洋出境游渐起。沙湾参加的中西欧游长达20天,但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德国慕尼黑和瑞士伯尔尼等地,进品牌服装店、面包店,甚至巴黎老佛爷这样的名店,总遇到热情的店员问:日本人吗?或者高利亚(韩国人)?他们仍然没有习惯中国游客的闯入。
可是有一件事让沙湾看到了可能的未来。他们的旅游大巴原定从意大利出境经斯洛文尼亚吃中饭,再到奥地利,却遇到斯洛文尼亚因内战影响临时关闭边境。大巴不得不进入没有预定的奥地利小城克拉福根,现找中餐馆,结果找到了3个,中国大陆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人各开了一个。中国人能闯到这样的冷僻地方做生意,将来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中国旅游者到来。
欧洲非英语国家的孩子愿意找中国游客搭讪
加入国际背包客
到了新世纪,年,中国的旅游者再度升级,学做国际背包客,完全自助。沙湾一行13个人撇开旅行社,自己闯越南老挝柬埔寨。
越南胡志明市有条著名的国际背包客街,叫范五老街phanwuoldstreet。这里都是欧美人,几乎见不到中国人。能成为背包客是旅游升级的一个标志。沙湾13人自己订房,找车,走遍了三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他们落地签进了老挝,穿过荒凉的亚热带雨林,来到南方原先的法国殖民地城市巴色。一个法国人旅馆老板路易先生对有这么一大帮中国背包客到来感到非常惊讶,热情地安排他们游占巴塞古迹,喝啤酒、合影。路易把与中国背包客合影的照片亮出来,以此为荣耀。
在名胜柬埔寨吴哥窟旁的暹粒市区,各国背包客云集,欧美人租摩托的多,中国人租自行车的多,他们都在这陌生的国度里往复穿行,成为一景。
中国游客在吴哥窟自由行
在欧洲自由行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游客已在欧洲泛滥,日本人也挺郁闷,当地人改口了,他们常被问:中国人吗?
经常参加出国游的旅游者开始改变形式,网上订机票订房,租越野车自己组队搜寻欧洲的角落。沙湾一行5人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出来,便租了一辆面包车,在自己设计的德法、德国瑞士、瑞士法国边境旅游线上徜徉,绝美的瑞士湖边小镇蒙特洛,法国浪漫小城科尔马,课本《最后一课》的源发地斯特拉斯堡~~这都是旅行社所没有的线路。特别是沿着莱茵河行走,德意志国家曾以邦国多如牛毛而著称,所以河边的古堡也特别多,夹杂在大批的国际散客中间,饱览其秀色,代表中国人自豪了一把。沙湾把这些旅游美味变成了文字记录下来,不成想给了欧洲经营内河旅游的维京公司启发,中国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旅游客源国,他们到中国推广起看来不搭界的莱茵河多瑙河游轮游。
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想都想不到的事。
文、图:天歌
编辑:昉、小刚、媛、一霏、雨辰、王蕊
校对:魏红
编审:郑新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asternexpress.net/nrsj/10602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