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是能听人言知人意。“耳顺”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修养。“耳顺”是一种待人之道,是一种生活方式。
古人寿命较短,较少有人活到六十岁。因此,孔子说:六十而耳顺。
“耳顺”,就是说,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听他人之言,即知他人之意。古人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
“耳顺”,还指顺耳之言听得进,逆耳之言也听得进。好话、坏话都听得进,能辨明其是非曲直。胡适说:耳顺是能容忍“逆耳”之言,听“逆言”不觉得“逆耳”。人到了六十岁,遇到过许多坎坷曲折,能做到遇到麻烦不激动,能冷静地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情绪顺应环境,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宠辱不惊。
“耳顺”,看透了人生,看透了生命,看透了名利。“耳顺”,要有足够的自信和从容,走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二,犹如戏剧高潮已过,还有什么不能坦然自得?“耳顺”,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修养。“耳顺”,是一种待人之道,是一种生活方式。“耳顺”,不是倚老卖老,更不是为老不尊。
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了,医学飞速发展,人的寿命大大延长。60岁,不能说是严格意义的老人。当下在上海,60乃是小弟弟,活到70多来兮,年过80不稀奇,活到90数不清。上海的百岁老人已超过名。
时代进步了,我们对“耳顺”的含义,还要作点新的探讨。
“耳顺”,60岁,退休了。退休并不意味着消极无为。
“耳顺”,不能只是强调享受生活。有意义的事,再晚去做,为时都不迟。
“耳顺”,身体还不错,离80岁,还有20年,还要规划自己的余年,发挥自己所长,做些于人于己于社会有益的事。上海师大原校长杨德广80岁还带研究生,四处授课,卖掉房子做慈善事业;吴孟超96岁还上台做手术,都是老有所为的楷模。
“六十而耳顺”,不是奉行“中庸”之道,不做老好人,更不要装老糊涂、不分是非曲直。
到了“耳顺”之年,还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83岁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说过,老年人不仅要锻炼身体,还要锻炼心智。上老年大学,是为了继续“充电”,不是为了消磨时间。写字学画可以长寿。用电脑能使大脑更聪明,手指更灵便。不要拒绝用手机,要学会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easternexpress.net/wbbb/10602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