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天,5元

发布时间:2021-12-4 17:49:32   点击数:
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视频:张琦

“能帮助人,真的感到很幸福”

“感谢!真的很感谢为我们捐款的人!父母为了我上大学孤注一掷,我也在假期打工攒钱,是你们的帮助,让我可以走进大学!这一年,这一刻,踏入校门的那一天,我这辈子不会忘记!”来自一位受助学生的感谢短信,打动了在希望办捐款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报社记者。而一位捐款者的话语恰似受助学生感受的最好回应,“能帮助人,真的感到很幸福!”

  昨天是“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的第四天,截止到下午5点,募集爱心捐款.5元。助学活动开展四天共募集捐款.5元。

老人听朋友说晚报搞助学活动,赶紧来捐钱。图片:张琦九旬老人委托社区捐出元昨天,沙河口区春柳街道春柳社区书记于雷受辖区居民委托转来元。他说,8月18日上午,辛家仁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步履蹒跚地来到春柳社区,从兜里掏出元。老人家属告诉社区工作人员,老人最近看大连晚报   “我刚在网上已经捐了0元,来就是拿捐款证书。”昨天,李大爷来到捐款现场说。李大爷今年80了,不像其他老人习惯用现金,他经常网购。“网上花钱方便,而且有点像不花自己钱似的。”老爷子开起玩笑,他的生活态度让人佩服。他还是大连晚报忠实读者,订了20多年报纸了。

  助学活动常年资助者张雷不仅自己捐款,还总在朋友圈里发“广告”,“忽悠”了不少朋友来捐款。这不,在他的带动下,他的朋友大连悠然房车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昨天来捐款元。

最好的现场教育

昨天的捐款现场依然来了很多大连晚报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们。“虽然动动手指扫码就能捐款,但还是觉得让孩子来到捐款现场,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一位家长说。

  

理工附校四年级一班的刘亦彻捐出了元的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反正也是存着将来读大学用的,现在可以先帮助一些哥哥姐姐完成自己的梦想,将来我长大了,可以再想办法多攒一些。”郭家街小学二年四班高梓瑞和马上要上小学的妹妹高芷艾一起手牵着手来捐款。可以看出小兄妹感情很好,他们各捐出自己的元压岁钱,异口同声说:“祝哥哥姐姐们在大学里一切顺利!”

  

小记者刘芳菲是东北路小学慈善小义工,去年助学活动时她在过生日这天捐出了自己的生日红包,今年仍然要委托妈妈捐出元生日红包。妈妈邹文敬是春柳街道新型社区书记,本想来现场,但这几天她一直在创城一线忙碌走不开,就在线上捐款了,“我希望女儿每年的生日都能过得像这样有意义!”虽然下午开始下雨,从开发区驱车赶过来需要近一个小时,但小记者闫行和闫安还是坚持和妈妈一起来现场捐款,兄弟俩各拿出元零花钱,希望助哥哥姐姐们一臂之力。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璐来捐款的小兄妹感情很好,各捐出元压岁钱。图片:张琦

晚报七年前资助的学生委托母亲来捐款

昨天上午8时许,52岁的郭大姐走进捐款办公室,她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姜竹筠是年大连晚报“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中受资助的孩子,儿子高中就读于红旗高中,当年考入大连海事大学。“没有晚报和家乡父老的帮助,就没有孩子的今天。”郭大姐说,儿子如今25岁,1米84的个头儿,儿子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自己有能力赚钱了,能够帮助其他人,将当初好心人对自己的爱心传递下去。郭大姐说,儿子大学期间,本以为工作能上船出海,那样收入会比较可观,能拿出更多来帮助贫困学生,结果由于疫情,贸易不景气,只能找其他的工作。现在在大连也算有了较稳定的工作,虽然收入一般,但“少捐一点,力所能及吧”。

  记者了解到,郭大姐是个坚强的女人,年丈夫就因病去世,年腊月二十八,老母亲也离开人世,这对她的打击不小,但为了不让儿子担心难过、影响学业和工作,她始终表现出平和的心态,更是在做人和做事上给儿子很多正能量。昨天,因儿子工作在身,郭大姐替他捐出元助学金。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栾光煜

献出一份爱心,让受助学子未来有更多可能。图片:张琦

他叮嘱受助学生:

别客气,有困难就告诉我

“孩子,最近咋样,是不是要开学了,又要交学费了,有困难就告诉我,别客气……”在张强的手机   据了解,张强的公司在开发区,他常年资助当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之前还通过希望工程捐了多套羽绒服给贫困学生。资助过的贫困学生不少已经工作了,而上大学期间,只要学生有需求,张强都会毫不犹豫地要个账号,给学生打款,有时资助的孩子自己不说,张强会翻出   “这些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他们往往需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才能考上一所好大学,真的挺不容易。”张强说,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孩子都知道感恩,时常给他发个信息,除了感谢,也会汇报自己的成绩,表达“不会辜负资助者的期望”。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栾光煜

爱心汇聚,别问我是谁。图片:张琦

爱心企业额外   光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孝心”,他们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对父母存有感恩之心。公司专门设立“亲情费”,员工从每月工资中拿出部分钱打入父母账户,公司就拿出同等数量的钱也打入该账户。记者了解到,“亲情费”已经设立了六七年时间,从-元不等。这笔费用不强制,数目是通过和员工沟通后约定的,绝大部分员工都很赞成。另外,也有不少员工同意由公司将他们的年终奖按月打到父母的账户里。

  “我们发现现在有些年轻人赡养父母的观念淡薄,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呼吁员工们感恩父母、善待父母。”工作人员说,除了资助学生外,还想在将来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另外,他们额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easternexpress.net/wbbb/106025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